了解一点 GHC GC 之后接着看了一下 G1GC。
G1GC 和 GHC 的 GC 一样,将堆划分为等宽的 region,而 “Garbage First” 的名字的由来,就是出于 G1GC 会优先回收垃圾数更多的 region。regional GC 是相对于分代假设之外,又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导向。
region 会作为 G1GC 做增量回收的基本单位,对 region 做拷贝仍然会 STW,但是拷贝一个 region 的时间是固定的,这样控制一轮 GC 中拷贝 region 的个数,可以控制 STW 的时间范围。
G1GC 的 region 分为 Young (包括 Eden 和 Survivor)与 Old 两代,加上 Humongous Region 专门用于存大对象。只回收年轻代的 GC 模式叫做 Young GC,另一个 Mixed GC 模式会在年轻代之余,回收老年代中被认为垃圾较多的部分 region。在执行 GC 时,被选择到做回收一组 Region 称作 Collection Set(简称 CSet)。
Region 内分配内存会十分简单,每个 region 一个 top 指针,分配内存直接跳一下指针即可。
Remember Set
那么,怎样才能单独回收一个或者一组 region?与 CMS 维护代际间的 Remember Set 不同,G1GC 会为每个 region 维护自己的 “point-into” 的 Remember Set (简称 RSet),每个 region 记录起所有其他 region 指向本 region 的引用。
Remember Set 在维护上一定需要 write barrier,而 write barrier 只用于捕捉跨 region 的引用,因而可以使用这样的逻辑做过滤:
(&object.field XOR &some_other_object) >> RegionSize
write barrier 的更新先存放到本线程的 update buffer 中,到 update buffer 满后,把满的 buffer 挪到公共的队列中供 Refinement Thread 消费。
SATB
Write Barrier 除了用于维护 Remember Set,还有一种 Concurrent Marking Barrier 用于维护 concurrent mark 的中间状态,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三色 GC 的 barrier:黑色对象的字段引用到白色对象时,改变黑色对象为灰色。[1]
Mutator Thread 在运行中,对象图不停地变化,那么我们自然能想到的,就是通过 Write Barrier 去跟进对象图的变化,如果一个对象的某字段指向新的对象,把新对象加入 mark stack 等待遍历。
write_barrier_ref(Object* src, Object** slot, Object* new_ref)
{ *slot = new_ref;
if( is_marked(src) )
enqueue(new_ref);
}
这样的 barrier 属于 Increment Update 的方式,简称 INC,表示它会增量同步堆内的对象图。但是 INC barrier 存有一项缺陷:无法发现 concurrent mark 期间堆外根集(寄存器、栈)的变化,为此在 concurrent mark 之后,需要一个 remark 阶段再 STW 扫一遍根集,这是 CMS GC 的特点,有时 remark 阶段时间并不短。
G1GC 用的 Snapshot-At-The-Beginning 的 barrier 另辟蹊径,并不持续跟踪对象图的变化,而是打下 concurrent mark 那一刻的快照,所有新分配的对象统统视为活跃,做到:
- Anything live at Initial Marking is considered live.
- Anything allocated since Initial Marking is considered live.
SATB Barrier 不需要最后的 remark,代价就是因为新分配的对象统统视为活跃,有更多的 float garbage。最后回收到的垃圾对象,一定是开始 mark 那一刻之前产生的垃圾。
这时要跟踪的不是新引用的赋值,反而是旧引用的被解除,以维持快照时刻的对象关系:
write_barrier_slot(Object* src, Object** slot, Object* new_ref) {
old_ref = *slot;
if( !is_marked(old_ref) ){
enqueue(old_ref);
}
*slot = new_ref;
}
但是 G1GC 为什么仍有最终标记阶段?G1GC 中 Write Barrier 产生的标记并不是实时更新的,而会记录在本线程的 update buffer 中(它扮演的角色有点类似 golang 里的 chan?),当写满一个 buffer 后,再把整个 buffer 加入到全局的 update buffer 队列中,供 Refinement Thread 消费来真正地做 Mark。到最终标记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 buffer 都给 flush 出来,完成所有标记,这点与 CMS 的 Remark 有很大不同。
TAMS
Initial Mark 时 G1GC 会记录 region 当前的 top 指针,记做 TAMS(Top At Mark Start),而位于 TAMS 之后分配的对象都视为活跃,这也叫做隐式标记。
每个 region 有两个 TAMS 指针,表示当前的 nextTAMS 和上一轮标记的 prevTAMS,也有两个记录对象标记的 nextBitmap 和 prevBitmap。为什么要放两个 TAMS 指针和 bitmap 呢?我猜可能是因为 G1GC 的 Evacuation 并不一定等待 Mark 阶段结束才开始,在 Concurrent Mark 期间也可能进入 Evacuation 阶段,这时会选用 prevTAMS 和 prevBitmap 做为标记信息,它们扮演了一个快照,能回收掉上一轮标记时发现的垃圾对象,在 Concurrent Mark 完成之后再进入 Evacuation 阶段的话,再取当前的 nextTAMS 和 nextBitmap。
References
- Write Barriers in Garbage First Garbage Collector
- Garbage-First Garbage Collection
- HotSpot VM 请教G1算法的原理 - 资料 - 高级语言虚拟机 - ITeye群组
- Java Hotspot G1 GC的一些关键技术 -
- Garbage-First Garbage Collection 论文笔记 - 简书
- Grid Designer’s Blog: Understanding GC pauses in JVM, HotSpot’s CMS collector.
- Advanc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Footnotes
- 1: 实际上三色 GC 的术语非常有代表性:“All the marking algorithms do is coloring white gray, and then coloring gray black”。